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0-05-18 14:00:31
石素馨的皮肤过敏已经困扰了她好几年。高二时,她鼻子两侧的脸颊突然特别容易泛红,皮肤发烫、发痒、起皮,总想用手去挠。这个看起来芝麻大点的小问题,让她辗转四五家医院。
她身边常备含激素的药物,这让她惴惴不安。“激素类药物有副作用,虽然现在不明显,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找上门来。每次使用药物时都特别纠结。”但不用药又不行。过敏就像“游击队”,时不时就“进攻”一番,让她不堪其扰。
中国青年报社和丁香医生对全国40所高校的12117名大学生发起调查,并发布《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皮肤状态不好,是困扰大学生的首要健康问题(45%),高于睡眠不足(42%)、情绪问题(38%)、脱发(30%)、肥胖(22%)等。中青校媒的进一步调查显示,88.09%被调查大学生或多或少地担心过自己的皮肤状况。
容貌焦虑导致“病急乱投医”
刘敏希至今对持续两年的战“痘”经历记忆犹新。在一家美容机构,一位护理师用尖尖的小针戳破她脸上的痘痘,再用一个小圆铁环用力挤痘痘,另一位护理师把她的肩膀死死地按在床上,防止她乱动。刘敏希疼得哇哇大叫,唯一支撑她的,是摆脱痘痘、“变得和别人一样”的期待。
刘敏希着急,爸妈比她更急。“我从来没想过一个中年男性会对美容院这么了解。”爸爸对这件事的上心程度让她惊讶。有一段时间,爸爸会打听各种美容机构的情况,用心挑选哪家的什么项目好,在她回家时拉着她去美容院治疗。妈妈还找了当地土方,用收藏多年的山茶油给她擦脸。但不管是最新潮的美容项目,还是最古老的偏方,都没起作用。
《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23%被调查大学生在医院被确诊过疾病,其中19%被调查者被确诊过皮肤疾病,仅次于口腔疾病和急性胃肠炎。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大学生遇到最多的皮肤问题是痤疮、暗疮或粉刺(63.21%),其次是黑眼圈(51.57%),此外还有干燥脱皮(44.97%)、皮肤敏感(33.33%)、色斑或痣(23.58%)、皱纹(14.47%)等等。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生钟世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皮肤科前来就诊的病人中,青年人不在少数,他们到皮肤科就诊的原因主要集中于面部疾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敏感肌肤、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遇到皮肤问题后,被调查者寻求最多的治疗方法是在网上查询后自行处理(64.78%),其次是根据周围亲友建议自己处理(46.54%),仅27.36%到医院皮肤相关科室治疗,还有16.04%在医疗美容机构治疗。
“有的患者会自己在网上搜索别人分享的经验,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引起了接触性皮炎、皮肤屏障损伤、激素依赖性皮炎,甚至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还有部分患者自行挤痘痘,结果诱发了更加严重的问题。”钟世玉表示,这样的情况在就诊年轻患者中不少见。此外,还有人在非正规美容机构处理皮肤问题,同样导致皮肤问题加重。
史微光的皮肤保卫战,从一瓶黄色的药丸和一瓶无色的爽肤水开始。“邻居介绍我去一个村子里,说那里的大夫有土偏方。” 之后的一段时间,史微光每天按时吃药丸,然后把医生的自制爽肤水涂到脸上。但这些“秘密武器”都在和痘痘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爸爸同事知道我的情况后,就推荐了一个在药店坐诊的大夫。”但这位大夫的治疗方法让史微光无法接受。“大夫说因为我体内有毒素,所以要先把体内的毒素排出来,然后再通过中药调理好。”这样的治疗方法,让史微光脸上的痘痘变得更加严重,“他却说需要把痘痘都发出来”。真正促使她放弃的原因在于,大夫建议爱运动的史微光停止跑步。“他和我说跑步不利于痘痘的恢复。”史微光觉得,这位大夫的观点有悖自己多年来对健康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干脆停止了治疗。
一些皮肤问题衍生心理问题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皮肤问题带来的困扰首先是影响个人形象(75.47%),此外,它还造成一些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扰,导致不自信(68.55%),影响社交关系(44.97%),还会影响花销,在治疗皮肤问题上花费颇多(46.54%)。
刘敏希不敢和别人合照,“不然别人还得帮我修图”。她也不敢当众说话,怕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她的脸上。在天津读大学时,她报名了全运会志愿者,但引导观众时不敢抬头,“觉得大家可能会看我的脸”。
“皮肤疾病表现在外,尤其是面部皮肤疾病,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所以更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此外,除了急性过敏或感染性疾病,大部分皮肤疾病的恢复周期较长,患者自身又急于盼望得到迅速的改善,或者对治疗效果存在不切实际的期待。”钟世玉介绍,当这样的矛盾情况出现时,患者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在上海一所大学读书的颜越有时甚至把失败归咎于皮肤不好。她始终记得高中时,她为演讲比赛精心准备,得到了二等奖。随后,得一等奖的同学拿着她的稿子,去参加了全国比赛。尽管颜越知道自己的演讲能力可能不足,但她忍不住把失利归因于外貌,因为得一等奖的同学的确拥有她羡慕的洁白干净的皮肤。“有时候走在路上,看到别人的脸都白白净净的,一想到自己的脸上很‘斑驳’,就会觉得很挫败。”
周围人的关心反而会给刘敏希带来心理负担。同学、学姐学妹时常给她出主意,买护肤品的微商常常主动来加她父母的微信。有一次一位老师也给她介绍怎么祛痘,当时旁边还有其他学生,刘敏希知道老师是好心,却恨不能挖个地洞钻进去。
即便大四之后痘痘逐渐消退,但不自信的情绪还伴随着她。考上研究生后和同学一起吃饭时,没有了痘痘的她又担心,“小伙伴会不会觉得我变胖了?”很多人一起聚会、吃饭的时候,她还是不敢说话,“只要当一个‘小透明’就好了”。
史微光的遭遇和刘敏希几乎一模一样。她拒绝了不少社交活动,一个人待在图书馆,“你可能都不相信,当时我在图书馆看的书,有不少主题都是‘如何让女生变得更自信、更大方、更有气质’。”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介绍,年轻人关注自己的皮肤问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有一定的容貌焦虑,而女性一般高于男性。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既关注自我形象,也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但对于出现皮肤问题时非常在意其他人眼光、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的现象,迟毓凯表示,这其实大可不必。“其他人对你的皮肤问题提出建议,一般只是随口一说,而当事人却记住了每个人在这方面的评价,反复强化。”迟毓凯表示,这是自我中心效应在作祟,年轻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未完成去中心化,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关注自己,长了痘痘首先想到“我怎么出门见人”。
事实上,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所有人的中心,从而放下心理包袱。“并非所有人都在关注你的容貌,那些表示关心的人也不是在嘲笑你。”迟毓凯说。
迟毓凯同时提醒大家,周围人遇到皮肤问题时,最好不要过问或者表示关心。“谁也不希望别人总是提到自己的缺点。这不仅表现在形象问题上,总是提及别人不擅长的地方,在社交场合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取向。即使你以关心为目的,也会对别人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
战“痘”需要健康心理和健康生活
一次连续熬了几天夜后,郑家伟脸上的痘痘变得格外严重,鼻翼两侧长了两个很大的痘痘,一度使他不愿意出门。当时他还要参加一个座谈会,会上他全程捂着半边脸。“我当时觉得好尴尬啊,而且还很痛。”
皮肤科医生钟世玉表示,导致青年人产生皮肤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大多集中于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熬夜甚至通宵比较常见;饮食方面偏重于喜欢甜食、辛辣刺激,以及油炸食品。”此外,不合理的护肤习惯、滥用化妆品、过度清洁,以及部分学生容易受网络信息的误导,都是导致皮肤问题的原因。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导致自己皮肤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熬夜(84.28%)和饮食不规律或不健康(76.73%),这两个原因都关乎生活方式。内分泌问题(64.78%)、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导致的焦虑(63.21%)、护肤或清洁方式不合理(59.12%)和环境改变导致的水土不服(27.36%)等问题则排在其后。
要护理好皮肤,健康生活必不可少。钟世玉表示,年轻人要尽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通宵等。同时改善饮食习惯,争取做到均衡饮食、多饮水,不吸烟、不酗酒,培养自己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也可以加强皮肤代谢。”
本科毕业后,史微光去当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多月后,她的皮肤情况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的她正在执行全新的生活计划表。除了基本的作息调整,运动健身、均衡饮食都是计划表上的重点项,“每周跑步三天,日常进行背部训练或者腹部训练;吃饭的话,拒绝油炸和辛辣的食物;每周会按时做两次清洁面膜,清洁后再做一次补水面膜。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钟世玉告诉记者,面对青年患者,医生会加强心理疏导。
“虽然部分皮肤疾病恢复周期较长或无法完全根治,但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使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所以,患者做到尽量配合治疗就好,不要过度担心。”同时钟世玉强调,患者家属要尽量避免对疾病表现出过度紧张或过分关注,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回想起战“痘”的那段时光,刘敏希很想告诉还在被皮肤问题困扰的年轻人,不要因为长了痘痘就自我怀疑。“总会过去的。而且别人给你提建议也不用太排斥,他们真的想帮你。如果不想过于引起关注,也可以戴个口罩。”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自信,刘敏希渐渐学会了“放下”。脸上的痘痘消退了是一方面原因,人变得更成熟了也是一方面。她意识到自己因为痘痘变得“太怂了”,开始有意识地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和别人聊天。“在别人面前说话没那么难,还挺有成就感的。”现在,她又是那个爱社交的女孩了。(应被访者要求,文中被采访学生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程思 实习生 刘开阳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