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09-02 10:39:15
鲜嫩多汁的桃子、飞速闪过的弹幕、一声声下单的声音……这不是 “网红”在带货,而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直播团队的实践。布置直播间、摄像、直播推介,学生们配合默契,得心应手。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
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专业群,牢牢把握工业技术进步和信息产业发展方向,擦亮了“专注工业互联、服务两化融合”的金字招牌的同时,也摸索出一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路径。
人才培养高地这样炼成
高职院校一直是培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展望“十四五”,我国进入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调整不断加快,面对全新挑战,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接招”?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常信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每到‘6·18’,我们的学生就会参与到海澜集团的线上活动中去,参与到不同平台、上下游各个环节中去,在实践中学。”该校数字经济学院院长宋卫介绍。每年,海澜集团都会接受约50名学生加入企业顶岗实习并就业。
类似的活动,是该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产业亟需人才的一个缩影。常信院与企业同频共振,逐步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助教”良性循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
枯燥的理论,恐怕没几个学生愿意听。“我们利用优质教学资源,虚实结合,利用VR/AR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知识与企业项目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校教务处副处长邓志辉说。
专业群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以及紧跟产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使得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个个“身怀绝技”:100%学生有两个以上证书,60%学生获高级技能证书;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约50%在常州、75%在江苏、90%在长三角地区就业。
高质量办学关键: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和政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何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这所学校也曾经历过阵痛。“我们砍掉了就业很好、招生热门的专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眭碧霞回忆起来,依然觉得心疼。
原来,韩语专业曾是该校重点发展的骨干专业,办学水平高、学生就业好。但学校忍痛将其砍掉,全校专业也从40多个下降至37个。“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我们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紧密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需求,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眭碧霞说。
如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80%的专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开设;80%的毕业生服务于工业互联网领域;80%的实训室与工业企业共建。
这是围绕工业互联网的“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体系架构,梳理学院现有专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对应关系,建立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依据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组建软件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精益管理、创意设计等7个专业群,打造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
聚指成拳,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近三年来,科技和社会服务到账经费达2亿元,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5亿元;师生发明专利授权342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二;科技成果转化141项,完成2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走出了一条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常信方案。(杨仑 过国忠 陈曦)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